□罡風
重新確立游擊戰(zhàn)爭的策略后,1936年底到1937年上半年,黃立貴率二縱隊四面出擊,不斷擴大游擊根據地。1936年8月閩贛省委決定由黃立貴同志擔任閩中特委書記。此后,黃立貴率二縱隊攻占峽陽,渡過閩江,重點經略閩中(今三明市的將樂、沙縣、泰寧、建寧、清流、寧化一帶)。 8月中旬,閩北獨立師第五縱隊成立,縱隊長吳元林,在將樂的孔坪村建立中共邵、將、泰縣委。8月27日,第五縱隊由將樂萬全進入泰寧開善游擊,次日,與國民黨駐泰寧的七十五師,激戰(zhàn)于開善隘上。10月,閩北獨立師第六縱隊成立,縱隊長林老生,政委柴金林。黃立貴、馬長炎率領閩北紅軍第二、六縱隊兵分兩路,從將樂出發(fā),到明溪、沙縣一帶游擊。隨后,第五、第六縱隊各抽出一部,由曾昭銘、馬長炎、柴金林等率領,開辟了將(樂)建(寧)泰(寧)游擊區(qū)。 11月上旬,黃立貴率領二縱隊在將樂安仁了解到安仁大刀會頭目、萬安警察局局長鄭愛仁糾集匪徒肆意派捐勒款、魚肉百姓、瘋狂打擊革命干部和革命群眾的種種罪行后,決定對其予以打擊。偵察獲悉鄭愛仁及30多名嘍啰要去元洋村為非作歹,黃立貴指揮部隊埋伏在墨斗凹和圣高庵內。當鄭愛仁帶嘍啰進入伏擊圈,黃立貴一聲令下,槍聲一響,鄭愛仁就繳械求饒,黃立貴對鄭愛仁嚴厲訓斥后,留其活命,責令其改邪歸正。鄭愛仁被釋放后,非但不思悔改,反而與將樂縣國民黨黨部勾結,領來18條槍,重新糾集舊部在安仁嶺頭、半嶺等地多次與紅軍開戰(zhàn);還在萬安霸占民女廖某為妾,并按全鄉(xiāng)人口攤派彩禮紅包。黃立貴決定徹底消滅這股頑匪。11月下旬的一天,正是澤坊墟日,獲悉鄭愛仁等匪徒駐扎在澤坊洪橋頭寺廟里,黃立貴立即率隊連夜出發(fā),在拂曉前將眾匪團團包圍。鄭愛仁一邊指揮匪徒頑抗,一邊倉皇向西坑逃竄。他剛爬上一條田埂,黃立貴眼明手快,一槍將他擊斃。隨后,紅軍在澤坊墟場召開群眾大會,黃立貴登上洪橋頭臺階,聲討鄭愛仁罪行。紅軍為民除害,群眾無不拍手稱快。此后,黃立貴站立的洪橋被當地百姓稱為“紅軍橋”。 12月8日,第五、六縱隊進入泰寧上青永興曹家坊一帶活動,進而深入到泰寧、建寧邊境,成立了“中共建泰縣委”,隸屬中共閩贛特委領導。年底,邵順建、將建泰游擊區(qū)連成一片,閩中游擊根據地形成。1937年3月,閩北獨立師第二、五、六三個縱隊會師,撤銷五縱隊,整合、加強為二、六縱隊。二、六縱隊在擊潰國民黨七十六師一個連后,頻頻出擊泰寧上青的川垅、李家坊,龍湖的黃厝及邵武的桂林一帶。5月,為打通張鼎丞領導的閩西根據地,黃立貴、馬長炎率領二、六縱隊分頭西進,一直推進到寧化與江西交界邊境。 1936年底“西安事變”后,蔣介石被迫與共產黨和談,但在和談中拒不承認南方我黨領導的游擊區(qū)。面對南方各省、特別是閩北蓬勃發(fā)展的革命形勢,蔣介石加緊實施“北和南剿”的反動計劃。1937年1月,任命上將劉建緒就任閩浙皖贛四省“剿匪”總指揮,同時在浙江衢州召開四省駐防長官會議,重新部署對南方各游擊區(qū)的“清剿”。閩北被劃入第二“清剿”區(qū)。接著敵五十二師、七十五師、七十六師、三師、四十五師和獨立第六旅采取“分進合擊”、“跟蹤追擊”等策略,對根據地全面摧殘,發(fā)起了對閩北游擊根據地的進攻,閩北根據地形勢異常嚴峻。2月,閩北獨立師第四縱隊在光澤北部柴家村被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包圍,閩北軍分區(qū)司令員吳先喜犧牲,部隊傷亡很大。戰(zhàn)斗在建松政地區(qū)的第一縱隊在抗擊國民黨軍進攻中也遭受很大損失。為此,閩贛省委命各游擊分區(qū)的部隊轉入山區(qū)分散隱蔽活動。 為打破敵軍的進攻,5月底,黃立貴率部從閩中的寧化、清流一帶撤回到邵(武)將(樂)泰(寧)一帶堅持戰(zhàn)斗,牽引敵軍離開閩北老蘇區(qū),以緩解敵軍對閩贛省委駐地黃坑豬母崗的壓力。 1937年5月,蔣介石兩次電令國民黨福建省主席陳儀“務將殘匪限期肅清”,否則就“依法懲治”。5月30日,《福建民報》發(fā)布通令:“凡生擒黃立貴、黃道、張鼎丞者,各賞獎金二千元?!?。閩北“剿匪”指揮部將緝捕黃立貴的賞金增至五千元。 在閩北,反共聲浪喧囂一時,閩贛省委和各軍分區(qū)陷入敵人重重圍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