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(fā)生以來,“流調”作為高頻詞反復活躍在各大新聞頭條,那什么是“流調”,“流調”對疫情防控有什么作用?疾控人員如何“流調”?百姓應如何配合流調?下面由疾控君以問答的形式為您釋疑。 什么是“流調”? “流調”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,是指用流行病學的方法進行的調查研究。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、健康和衛(wèi)生事件的分布及其決定因素。流行病學調查按照調查的內容可分為很多種,有針對傳染病暴發(fā)的、有針對健康狀況的、有針對慢性病流行情況的、有針對食物中毒的等調查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屬于傳染病流行病學調查。 “流調”的作用是什么? 流調人員通過了解病例的個人信息、健康狀況、疫區(qū)旅游史、居住史、密切接觸史和出行史等信息后,可以根據(jù)這些流調信息準確排查病患,排查密切接觸人員,排查高風險人群,并科學管理各類人員,為疫情防控科學決策,對疫情控制“精準打擊”提供“準確參數(shù)”。 如何開展“流調”? 所有報告的確診病例、疑似病例、無癥狀感染者、物表樣品陽性有關接觸者及上述人員密切接觸者都要進行流調。流調由屬地疾控中心負責開展,24小時內完成初步流調。 流調人員接到任務后,第一時間與病例聯(lián)系開始調查。流調人員需要核實的內容有:個人基本信息,包括姓名、身份證號碼、聯(lián)系方式(常用的手機號)、家庭住址、家庭成員等;健康狀況,包括近期是否有不適癥狀、核酸檢測情況;近期活動軌跡,包括14天內具體行程、交通工具、接觸過誰(與誰共同生活、學習、工作、娛樂或其他近距離接觸、是否采取了有效防護措施);其他對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。 有的調查對象活動范圍較大,接觸人群較廣,流調工作要多路開展甚至多部門配合,如公安、交通、社區(qū)等;有的記憶模糊,或不愿意如實講述,流調人員還需流調其親朋、同事、鄰居等,或者通過監(jiān)控、大數(shù)據(jù)分析等其他渠道和方法獲取調查對象的行程軌跡,再對其補充流調,不斷完善病例流調報告。這也是有的人會接到多次流調電話的原因。 如何配合“流調”? “流調”是依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》《突發(fā)公共衛(wèi)生事件應急條例》等法律法規(guī)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。新冠肺炎在我國被劃分為乙類傳染病、實施甲類管理,公民應及時如實提供有關信息,配合流行病學調查。 流行病學調查不僅是疾控機構的職責,也是個人、單位乃至社會的責任。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積極配合,才能有效防控疾病的傳播。 邵武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