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罡 風 沖出五里考后,黃立貴分析敵情,敵主力第四十五旅、七十六師、新編十一師都集中在崇安老根據地一帶,因此決定甩開敵人的包圍,挺進到敵人相對薄弱而革命基礎較好的邵、順、建地區(qū)。 邵武、順昌、建陽邊區(qū),包括邵武的拿口、朱坊、上山坊、下山坊、余家山、中村、下源;順昌的仁壽、大干、桂溪、余塘;建陽的黃坑、饒壩、茶?、書坊、南門丁厝以及華家山等地。這些地方大多山高林密、人煙稀少,尤其是國民黨軍事力量比較薄弱。更主要的是,這一地區(qū)有的早在1932年就建立過黨的組織和蘇維埃政權,紅軍游擊隊一直在這一帶出沒,有一定的群眾基礎,便于開展游擊活動,建立游擊根據地。 1935年4月初,邵武縣委和游擊隊根據閩北分區(qū)“挺進敵后,開辟新游擊區(qū)”的指示,也作出“深入邵、順、建邊區(qū)開辟游擊區(qū)”的決定??h委書記劉新友率領邵武獨立營兩個連的戰(zhàn)士,從邵武二都的燕子窠、上坪出發(fā),越過界首的封鎖線,在建陽書坊、茶?連續(xù)擊潰了大刀會武裝后,繼而向朱坊、華家山挺進。華家山地處邵(武)順(昌)建(陽)3縣交界的中心地帶,大刀會、九仙會勢力較大,邵武獨立營進至華家山附近時,遭到大股當地民團和大刀會、九仙會的伏擊,受到一些損失,難以組織強有力的反擊,只好決定撤退,待時再進華家山。 邵武獨立營撤退至建陽界首附近黎原村時,意外與閩北獨立師師長黃立貴、軍分區(qū)政治部主任曾鏡冰率領的部隊不期而遇。邵武獨立營與黃立貴部相遇,全體干部、戰(zhàn)士個個高興得又跳又笑,因戰(zhàn)斗失利所產生的沉悶氣氛一掃而光。劉新友當即將邵武獨立營挺進邵、順、建地區(qū)的戰(zhàn)斗情況向黃立貴師長作了詳盡的匯報。根據情況,黃立貴即決定“獨立師主力先行,壓倒大刀會、九仙會的反動氣焰,打通道路,然后視情對大刀會、九仙會予以爭取,分別瓦解;邵武獨立營利用此空隙返回二都大山作短暫的休整,然后輕裝向書坊和華家山進發(fā),配合獨立師開辟邵順建地區(qū)?!?。 黃立貴、曾鏡冰在界首與邵武獨立營分手后,率領獨立師一團從二都繞道竹雞籠大山向華家山地區(qū)進軍,4月6日部隊到達拿口鎮(zhèn)。拿口鎮(zhèn)是富屯溪上的一個大碼頭,從南平到邵武的航運中繼點,人煙稠密,有國民黨七十六師彭營駐守。該鎮(zhèn)南鄰富屯溪,東有朱坊溪,西面有竹雞籠大山阻隔,只有北面一條小路聯(lián)通朱坊、書坊,越華家山可達建陽。駐守拿口的七十六師彭營重點保衛(wèi)富屯溪航運,將部隊沿富屯溪夾岸布防,沒有想到黃立貴率獨立師一團突然出現在他身后。彭營長慌忙中一邊調一個連趕往朱坊到拿口中間的山下村阻截,一邊加固拿口北面工事,調駐富屯溪南面的二個連渡河回援。兩軍在山下村遭遇,負責阻截的敵軍一個連,在黃立貴一團的沖擊下,迅速崩潰,黃立貴乘勝一路追擊到拿口鎮(zhèn)外。敵彭營長依托鎮(zhèn)北高地工事封鎖路口,負隅頑抗。這時,敵南岸二個連先后渡河到達,火力大為增強,雙方激戰(zhàn)幾個小時,黃立貴在消滅了部分敵人,打擊了敵人的器張氣焰后,主動撤圍。接著,黃立貴率部揮師沿富屯溪東進,先后在順昌的大干、埔上再殲滅敵七十六師二個連,鞏固了邵、順、建一帶的有利形勢。 此后部隊一路所向披糜,先后擊潰了邵武朱坊、鐵羅巷的反動民團和大刀會,經書坊、茶?,于4月下旬到達華家山。部隊進華家山地區(qū)后,黃立貴改變根據地時期的策略,實行武裝攻打加政治瓦解,將打土豪改為籌款籌糧。為了教育爭取會眾,對大刀會、九仙會既往不咎,對會徒的家屬一視同仁。紅軍的寬大政策,使這一帶的大刀會、九仙會大為感動。大多數會眾不再與紅軍為敵,反與紅軍結為盟友,有了情況還能給紅軍通風報信,為紅軍站崗放哨,有時還能配合紅軍作戰(zhàn)。大刀會、九仙會的問題解決了,華家山一帶的形勢迅速好轉。這時,回到二都大山休整的邵武獨立營戰(zhàn)士,得知黃立貴部隊在華家山地區(qū)打開局面的消息,倍受鼓舞,在劉新友的率領下,日夜兼程到達華家山,與黃立貴主力部隊會合。 兩支部隊會合后,黃立貴師長認真分析了朱坊、書坊、華家山及三縣交界一帶的形勢,指出:“目前這里還不是國民黨正規(guī)部隊重點防守的區(qū)域,主要敵對武裝是民團和大刀會,只要加強黨的領導,深入發(fā)動群眾,打擊最頑固的封建勢力,爭取瓦解大刀會,配上一支有戰(zhàn)斗力的武裝,充分利用三縣交界復雜的地理環(huán)境,采取機動靈活的戰(zhàn)略戰(zhàn)術,必定能夠將這片地區(qū)開辟成敵后根據地,與老根據地成崎角之勢,牽制國民黨對蘇區(qū)的‘清剿'力量”。 根據黃立貴這一戰(zhàn)略指導思想,決定成立邵順建縣委,統(tǒng)一領導這一地區(qū)的斗爭。4月27日中共邵順建縣委在華家山成立,劉新友任縣委書記,將邵武獨立營在原有的兩個連基礎上擴編為邵順建獨立營,一年多后,這支部隊于1936年10月并入閩北獨立師,編為閩北獨立師第六縱隊。同時,在建陽的華家山、饒坪、貴溪、黃坑和邵武的朱坊、山下等地建立區(qū)委,各區(qū)都建立起赤衛(wèi)隊、游擊隊等革命武裝,革命斗爭如火如荼展開,邵、順、建游擊根據地自此正式形成。 5月,黃立貴留下邵順建獨立營率領各地赤衛(wèi)隊、游擊隊堅持戰(zhàn)斗,率閩北獨立師一團進軍建、松、政地區(qū)。三個月后,在閩北分區(qū)委的統(tǒng)一部署下再次回到邵、順、建。
|